第4章 摸着前辈大佬的头过河 (第2/2页)
也就是走过七八米宽的水面过程中,让卫东听见对方低声说了句谢谢。
让卫东莫名其妙,因为我打了个又臭又长的屁吗?
所以他根本就没回头搭理,走上岸顺乱糟糟的河滩往码头上面去。
商州也是这种水陆码头,没什么市郊的概念,码头下船、爬坡上坎就进到城市中心。
迎面而来的嘈杂、繁忙,可以把任何一个乡下人瞬间击倒!
但让卫东晃了两下站住了。
商州四十年后比这喧闹上百倍!
尤其是隔壁小学上下学接娃的时候,保安们能被闹到脑仁儿痛。
只是现在他居然有点怀念小舅……
那个不要脸的家伙四十年前是怎么找到瓜子批发点的呢?
让卫东猛然发现自己把这段算落了,他不知道去哪里卖老腊肉!
沿街叫卖肯定危险,分分钟被割尾巴。
哪怕知道这种所谓的投机倒把罪已经走到了最后的历史尽头,尤其记得他被放出来的时候老警察都说他这事儿都不是事了。
但在市里知道的政策改变,县里,乡里可能要过一两年才清楚,真改起来没准儿还要好几年。
这是税务大院里也经常头痛的事情。
所以自己上回是从省城倒卖东西到乡间赶圩结果被抓,那个万元户也是从山里收了腊肉到县里卖被抓过。
现在索性反过来跳到省城,风险反而小了很多吧?
总之不敢以身试法。
可顺着大马路走了一里多,街边都满是各种店铺,卖棉被床单、席子花衣裳。
却基本都锁着门?!
又没个手表手机看时间,这会儿午休都不开门吗。
六月底已经是炎热的夏季,明晃晃的太阳晒得让卫东又渴又饿,有点晕眩的感觉了。
全靠提心吊胆在支撑,本能的朝着更热闹方向走。
忽然对面看见俩白色警服走过来!
哪怕过了四十年,让卫东依旧对这身衣服有条件反射,想站起来立正喊政府好!
妥妥的被打击过落后分子。
因为哪怕不是卖东西,只要没工作单位的乡下人流窜到城里谋生,都叫盲流。
能立刻遣送回原籍,至于这些腊肉鸡蛋就肯定收缴了。
这时候让卫东多少有点后悔,还是该带个帮手,或者先探探路找好买家,起码小舅也知道瓜子批发点周围有个市场吧。
所以佯做镇定的投机倒把分子跟两位警察擦身而过后,简直有点寸步难行。
又累又饿的感觉几十斤背篓都重了许多。
还是先找个路边梯坎放下重物,扯下头巾擦擦汗看清楚该去哪,别跟无头苍蝇似的到处乱转。
恰恰就是背篓放地上歇了这么下,有人经过,瞥见糠壳间露出来的蛋壳:“鸡蛋还是鸭蛋?怎么卖的?”
让卫东心头一动,在门卫室还是见得多:“乡下山里吃虫子长大的土鸡蛋,五分钱一个。”
壮着胆子叫价。
结果这大妈毫不犹豫的伸手拿了个对阳光照照:“行,数二十个给我吧。”
摸出一块钱付账,然后问题来了,人家怎么带走呢?
小丑抛球那样抛着圈儿回去吗?
这年头可没随处可见的塑料袋儿,哪怕用旧报纸折个袋儿也行啊。
人家大妈明显是下班,也没提菜篮子。
还好难不住农村娃:“您住得远吗,我给您送过去。”
就当是外卖跑腿。
关键是背起来走着能聊几句:“我从乡下来卖点东西,您知道哪里更方便集中卖腊肉这类农产品吗?”
光这语言态度,就不像个农民。
大妈多看他两眼:“啥腊肉,多少钱一斤?”
又踮脚去看背篓。
让卫东的目的就不是为了只卖给哪户居民。
他是想找个长期固定的销路:“商州下面山里的青杠木、松柏枝熏烤老腊肉,绝对的绿色无污染的山里土特产,和菜市场那种厂里做的腊肉完全不同,您看值多少钱?”
大妈顺着他侧歪的背篓拨开点糠壳,才发现腊肉:“哦哟,看起来还可以,是真的山里腊肉!”
然后豪爽的拍板:“买了,我们厂子里喊一声,各家随便就把你这点买了!”
让卫东还是低估了政策固然是限制住农民进城,也压抑了城里人旺盛的消费力。
他这背的全都是稀缺品。
前辈大佬的点子简直是金不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