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民安在,填沟壑 (第2/2页)
他们毕竟都是斥候而已,聚集在一起只是为了给劝降的将官壮声势,然而万万想不到忠义军如此决绝,竟然连使者都杀,甚至还想要将他们一口都吞下去。
金军斥候们面对突袭而来的忠义军甲骑,二话不说,扭头便撤。
不得不说他们见机实在是太快了,除了马金陀距离比较近,有所斩获之外,百余甲骑只是追出去两里,就鸣金收兵,退回到了营寨之内。
“绝对是强军。”陆游这时候也上了望楼,指了指北边说道:“进退有度,说撤就撤,没有任何恋战,也算是训练有素了。”
刘淮点头:“确实如此,既然这样,斥候轻骑都撤回来,若有贼军来探营,直接排甲骑驱散即可。”
陆游有些疑问:“那岂不是让金贼遮蔽了我军?”
刘淮指了指左侧江面:“那就只能在我军强项出击了。”
陆游顺着刘淮的指向看去,却见沂水上有数条小船乘风破浪,从北边顺流而下。
很快,小船就停在了营寨内渡中,有浑身湿漉漉的白净汉子来报:“报统制郎君,金贼已经出营,总数大约一万多人马,只不过其中大多是签军。金贼正军藏匿其中,看不出来,但俺数了数大旗,大约是三十六面。”
“金贼组织的船队在何处?”
“回统制郎君,就在东岸的一片圩子里停着。停的位置团成一团,不像是战船,倒像是运送辎重的商船。”
“有水轮船吗?”
“自然是没有的。”
“再探再报,且去传令,让何二郎,何三郎准备好,随时给金贼一下狠的。”
“要的……俺是说,喏!”
那白净汉子拱手应命而去。
在一旁的陆游恍然大悟:“何二郎何三郎,是那何伯求的两个儿子,何子真与何子正吗?”
刘淮点头:“正是二人,两人都是跟着何三爷在沂水上讨生活,此时已经成年,早就当家做主。老何投过来的时候,就让这二人当我的亲卫,经历了前几日围剿金贼,这二人积了些功劳,已经成了队将,此次我专门要了何家的水轮船来,正好让他们二人去领自家战船,看看能不能凭着这条沂水做些文章。”
说着,刘淮回头看着陆游,有些好奇的问道:“这些文书不都经陆先生的手吗?为何现在要如此诧异?”
陆游倒是坦然,直接一摊手说道:“没办法,我不知兵嘛。我甚至都不晓得水轮船与寻常商船有何区别,大郎既然要了,上报魏公没有异议之后,我自然就会调拨粮草军械,让他们来协助作战。”
刘淮复又笑了笑:“陆先生千万别妄自菲薄,就凭陆先生能坦然承认不知兵,就已经胜过南边那些士大夫千倍万倍了。至于如何打仗,在军中继续厮混下去,只要一年不死,总还是能学会的。”
两人只是闲聊了几句,就遥望北方烟尘四起,人嘶马鸣。
队列十分混乱,但刘淮却没有起任何轻视之心。
因为他已经看到了,队列的最前方都是穿着各色褴褛衣服的寻常百姓,他们每人扛着一个大筐,筐中装满泥土,被金国正军驱逐着上前。
应该说刚刚那扛着血旗的黑罕风就是武兴军给出的最后通牒,这些总人数大约两千人的签军抵达战场之后,没有歇息,没有预警,直接在正军的驱使下,大声哭嚎着向忠义军营寨奔来。
陆游挥舞拳头狠狠砸在望楼的围栏上,愤怒大喝出声:“好贼子!竟然驱百姓填沟壑!金贼果真是狗改不了吃粪,几十年了,依旧还是这种腌臜手段!”
说话间,当头的一名扛着大筐的签军已经狂奔到壕沟之前,他将一筐筐泥土倒进壕沟之中,头也不敢抬,随后拖着空筐玩命向后跑去。
其他签军有样学样,数百人一起将筐中土石倒到一段壕沟中,很快就将那段壕沟填平。
在木栏后,箭楼中,土山上的忠义军弓弩手难得失措,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能频频回头,寻找将官命令。
刘淮望着这一幕,叹了一声说道:“手段不在于新旧,管用就行。”
陆游有些焦急的回头:“大郎,我也知道慈不掌兵的道理,但你却是智计百出之人,能不能想办法救一下他们?”
刘淮声音艰涩,却是立即回应:“哪里会不死人呢?陆先生,如果你心里难受,就把他们当作金国的百姓吧。”
陆游还要反驳,刘淮已经大声下令:“放箭!逼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