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军中无派千奇百怪 (第1/2页)
“自前军在山口设营阻敌,至昨日大战,全军阵亡人数四百八十三人,天平军的伤亡还没有统计,因为后续大部没有赶来。辛五郎,天平军的伤亡一会儿要报来,虽然都是为了抗金,但毕竟是与我们忠义军并肩作战,我们也是要出抚恤的。”
天平军三将同时起立拱手。
陆游继续说道:“重伤者三百二十一人,轻伤者九百七十二人。其中轻伤者大多并无大碍,能继续参战。”
这些伤亡是算上前军袭杀徒单章的伤亡,所以数字显得如此巨大。
在临沂大战之后,忠义大军三支兵马陆续扩军,前、中、右三军战兵总数为七千八百。
其中,前军共有两千六百步骑,中军共有三千一百步骑,右军则有两千步骑。
如果算上何伯求那一批半兵半民的水军,忠义大军总人数会近九千。
而如果再算上留守海州的左军董成部,还有虽是算在忠义大军编制,却在海州与密州交界处听从张荣命令的后军张青部,忠义大军此时的编制已经近一万五千人,足以称得上大军了。
此战重伤死亡者大约七百余人,分布在各军,虽然算不上伤筋动骨,可也算得上是不小的伤亡了。
古代战阵,最大伤亡往往发生在军队溃散的时候,作为失败方,将后背露给敌人屠戮,自相践踏是一方面,更多的是,遗落在战场上的伤员不会得到救治,会被直接抛弃,疲惫休息的军士会被直接斩杀。
所以自古以来,除了极其稀少的战役,胜负双方伤亡是不成比例的。往往败者一败涂地,难以再起,胜者却能奋起余勇,追杀不停。
“伤亡尽量抚恤,凡是家中有人口的,皆要有抚恤田,以后缴获的牛骡要优先分配。”
魏胜将此事定下了基调。
之所以要尽量抚恤,并不是说忠义军缴获的物资不足,而是说有许多忠义军兵卒是这几年山东大乱产生的流民,就算是有家庭,也是失散了的。
对于这些人,也只能记录军籍的时候,将其家人记录下来,等到之后再细细寻找。
当然,若是忠义军吹灯拔蜡,那就也万事皆休了。
陆游继续说道:“现在中军副统制鱼元已经率本部于北侧山口立寨,据他回报,武兴军残部似有固守沂水县的意味。而且并不是一窝蜂的窝在城中,而是分派兵马在两个南侧朱家庄,似乎要以掎角之势对我。”
魏胜补充道:“老夫已传令给鱼元,如果金军有撤退的意思,就让他按半日的路程在其身后坠着,勿用交战就可以一路追死他们!”
陆游见魏胜说罢,复又捧着文书说道:“此战首功为前军辛苦阻敌,次功为右军不避伤亡吸引主力,再次为天平军客军长途奔袭作战,最后为中军破敌之功。如何?”
这只是大略论功,具体情况肯定是要具体分析的,就比如说与前军一起阻敌的中军王雄矣所部,他们的功劳就得单独算。
诸将点头,以示没有异议。
陆游咳嗽一下,将最重要的问题摆了出来:“接下来,我军究竟是要整修,还是要一鼓作气攻下沂水县,再向其他方向进攻,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按顺序发言!”
这种有限度的军事民主能帮助将领了解军中的具体情况,毕竟,魏胜统帅的是万余大军,不可能了解每一个小兵辣子的想法,就得需要军官们层层传递,通过军议将消息传递到魏胜处,从而协助他做出正确的判断。
“张四郎,由你开始。”
魏胜见众将皆是沉默深思,而张白鱼却是跃跃欲试,当即就点了将。
张白鱼起身,微微一拱手:“元帅,我以为,此次咱们北上,有个重要目标就是覆灭金国水军。我父之所以沿着海路北上,也是为了要接应李宝李总管。此时咱们通过蛛丝马迹,金国水军似乎有所察觉我北伐军的意图,他们若是提前逃了,或者与东平军大战,事情反而不美。
我军不如向东移动,就算不与东平军合兵一处,也要作个呼应,否则若是金国水军真的倾巢而出,只消派遣舰船到海州袭扰,那么我军后路就会遭殃。”
有人想要反驳,却被魏胜抬手制止:“先不要七嘴八舌的说话,每人自述目标,并且说明理由,石七郎,刚刚你想要说什么,现在可以说了。”
石七朗站起来,同样行了一礼,大声说道:“俺知晓张四郎担心自家父亲安危,俺也担心,但事情不是这么干的,就如同房子着火,首先要做的不是打水,而是应该将周遭柴薪油料挪开才对。
俺的意思很简单,都统,忠义大军击败金贼一路正军,这可是太提气了!若是能趁热打铁,一举收复沂水县,将剩下的武兴军全都掐巴死,那才叫震惊山东两路,十年未有之大胜。
而若是能趁势攻入益都府,在金贼山东统军司门前砸了他的牌匾,那么咱们忠义大军就能威震天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