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难得易失乃时也 (第1/2页)
十月五日,在经过两日探查之后,刘淮终于搞清楚了金国水军的路数。
金国水军也不是拖家带口一波走的,而是大约分成了两部分。
十月三日,当神锋军撤到信阳镇的时候,武成军当先出发;两日之后,也就是十月五日,神锋军全军与一半的威镇军方才登船出动。
在这两日期间,李宝与张荣不停的试图烧毁信阳镇的金国船队,但在以山东良家子组成的武成军离开后,没有任何内应的情况下,他们很难突破金军渡口。
在十月五日,一万五千金国水军扬帆出发。
在日照东边的海岸上,张荣与李宝张网以待,以水军对抗水军,拉开打决战的阵势,开始与金军硬碰硬。
从历史来说,如果这场大战能血战到底,无论谁胜谁负,都必然是海军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标志着东亚航海技术上了新的台阶。
然而就在双方开战一个时辰之后,李宝已经渐渐占据上风的时候,天色阴暗,海上北风渐起,在海上奋战的水军将士无不变色。
这是在历史上记载过的一场风暴。
真正历史上,李宝在十月初就抵达了海州,却在十月二十七日才找到机会突袭金军,就是因为要躲避这场风暴。
而金军一直老老实实的待在陈家岛,同样是为了躲避这场风暴。
北风一来,海上风波骤起,无论敌我全都搅成了一团,被呼啸的北风裹挟南边。
这时候就算再能打的水军将领也只能偃旗息鼓,将稳定船只放在第一位。但这场北风也顺便成全了金国水军,使得他们能够迅速脱离宋军的纠缠,顺风向南而去。
而宋军的指挥系统已经全乱了,不得已,李宝与张荣只能在抵达海州沿海的时候,下令脱离战团,回到东海县休整。
如果按照战损比,那么宋军依旧是小胜,金军依旧是败了。
甚至在这种天气下强行驾船南下,说不得还会有许多舰船在风暴中沉没。
但金军完成了速速南下的战略目标,宋军竟然连金国水军一部都没有拦住。
最后的结果竟然是金军不胜而胜,宋军不败而败。
冰冷的雨水稀稀拉拉落下,复又在寒凉的北风中吹得散乱,李宝握着长槊,站在雨中,抬眼望天:“天不助我!贼老天!你为何要助金贼!为何?!”
船上的宋军皆是无语,在风雨之中狼狈不堪。
更有些宋军面露惶恐。
他们许多都是渔民出身,家人都在沿海,金军规模如此庞大的一支船队,如果在宋国沿海撒开欢来,岂不是家人全都会遭兵灾?
新任朐山县知县高敞也冒雨前来,指挥着衙役民夫协助伤员,烧热水,搭帐篷。他身上并没有穿蓑衣,官袍在细雨中已经湿透。
一阵凉风吹来,高敞打了个哆嗦,回头望着李宝,不耐说道:“老天没助宋国吗?靖康年间,多少英雄豪杰托生到你们宋国了?你们又是如何对他们的?你们……你们又是如何对俺们的!现在老天见宋国烂泥捏不出人形,又开始助金国,你有什么可抱怨的?”
此人是山东本地士人出身,家道中落,平日当个小吏,勉强填饱肚子,却因为过于清高,不愿意与其他小吏一样压榨百姓,反而时常挨板子。
所以,忠义军北伐至海州时,此人几乎第一时间就到忠义军处自荐。
因为忠义军中文士稀少,所以高敞被直接吸纳,跟随陆游观政两月后,被派回朐山县来作一方父母。
有这层出身,高敞自然有理由瞧不起宋国,也有足够理由嘲讽宋国。
放弃半壁江山,弃了三分天命的难道不是你们自己吗?
甲板上的宋军一时间皆是怒目看向这名小官,有人刚要喝骂,却被李宝挥手阻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