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笑里刀剐皮割肉 (第1/2页)
甄宝玉一步一鞠躬的离开了原本属于他的大宅,扛着米袋跑了几步,却又放慢了脚步,想了想之后,将米袋塞进怀里贴肉放着,并且拍了拍,将其拍平整。
此时从外面可以看到其人肚皮鼓鼓囊囊,似乎藏着什么,却不能被一眼看穿是盛着米的袋子。
草草伪装一下后,甄宝玉就作肚子疼之状,向着镇外的破庙狂奔。
刚刚被刘淮逼着吃下的那碗夹生饭此时也起到了作用,很快甄宝玉就觉得原本虚浮的脚步坚定起来,全身又恢复了些气力,跑得更加快了。
不过片刻,他就跑到了那座破庙,如同作贼一般左右看了看,见无人之后才直奔破庙后堂。
“阿婶,阿妹,你们看我带回了什么?”
刚推门而入,甄宝玉高高兴兴的刚要说话,就见婶娘抱着自家弟弟妹妹在抹眼泪。
“阿婶,阿婶。”甄宝玉上前低声说道:“我带回来米……蒲桃呢?蒲桃去哪里了?”
甄宝玉突然发现,自家最小的侄子,年仅五岁的甄蒲桃竟然没有了身影。
这话一问,不止女子哭泣出声,就连两个弟妹也嚎啕大哭起来。
“孙秃子那腌臜货,说反正咱们也养不活蒲桃,与其让这肉烂掉,不如落到他的肚子中,也好养养气力……宝玉,婶娘无能,拦不住他们。”女子哭泣不停:“蒲桃要被吃了!”
轰然如雷声般的巨响在脑中炸起,甄宝玉只觉得天旋地转,然而下一刻,他就冷静了下来。
事实上,其人对自己能如此镇静也很惊奇,然而此时也来不及想这些,甄宝玉先将那袋子小米塞进婶娘的怀中,随后从身旁捡起一把柴刀,用袖子拢住。
“婶娘,你跟阿弟阿妹先吃些东西,不要生火,直接吃,但只能吃一把,恢复了些气力后,不用等我,去镇里咱们大宅子中,去寻那里的军兵。”甄宝玉语速飞快:“就说太尉许了甄宝玉,让咱们浣洗衣物以存身,现在特来投军。”
“宝玉……”
“婶娘,听我的,甄家就剩我一个男人了,现在我作主!”说着,甄宝玉干脆用柴刀割开了双环髻,将头发披散:“快吃,吃完就快去!”
说罢,甄宝玉用袖子拢住柴刀,向着孙秃子他们作为之地行去。
此时甄宝玉最想感谢的,就是刘淮硬让他吃下去的那碗饭了,若不是有那一碗掺着肉干的夹生饭打底,现在他的四肢绝对不可能如此有力气。
采石附近的村镇其实并不是都被金军屠了,但兵灾的一大特点就是有涟漪效应,金军将一地屠了之后,四周的百姓就会逃难,逃难就会产生流民,而流民足以将村落聚集的小民经济彻底摧毁。
须知在这个时代,底层平民在冬日是真的数着米在过日子。
这个时候,就得依靠官府的赈济,乃至于镇压,来将秩序恢复了。
然而金军这不是还在东采石渡口驻扎呢吗?
当涂县的衙役、土兵、弓手全都缩在了县城之内,不敢出城,更别说赈济了,粮车一出城就得被来去如风的金军劫了。
当然,这也不怪他们,毕竟宋军都缩在了采石镇,难道还依靠一群衙役来对抗金军吗?
可这也就导致了采石周边的局势一天一天的坏了下去。
而在信息不畅交通不便的中古时代,逃难能不能逃到有吃食的地方是一方面,更多的是逃都不知道逃往哪里。
作为比较靠近战事中央位置的采石镇饥荒已经开始蔓延了。
当然,对于此时袖着柴刀找孙秃子麻烦的甄宝玉来说,这些都太遥远了。
其人披头散发,来到孙秃子常在的一处圩子,老远就看到锅中蒸汽所散发的白烟,也看到了七八人围拢在一起。
再稍稍离近一些,就听到有一个嘹亮但中气不足的声音说道:“娃子,到了下边,可别怨你孙大伯,怨就怨生在这个世道吧。你孙大伯有了气力,也能逃远一些,就当你救苦救难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