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往日词 今时歌(为盟主 白帝楼弟子加更) (第2/2页)
辛弃疾站在小洲上,冷冷看着金军营寨水门再次洞开,一艘商船改造的船只缓缓驶出,其上一杆‘武平’大旗迎风飘扬。
从上面传来一阵锣声,前来挑战的金军如蒙大赦一般驾小船返回了水门处。
而宋军的四艘车船也不甘示弱,也向前行进了二百步,与金军那艘仅仅八丈的车船遥遥相对。
“我乃武平军总管完颜阿邻!”完颜阿邻站在船头,也不惧任何危险,盯着辛弃疾大声喝道:“来将可通姓名?”
“我为山东天平大军都统耿京麾下踏白军统制官,汉将辛弃疾。”
“大汉已经亡了千年了,从未听说过还有余种。”完颜阿邻不信:“兀那汉子,你莫非是从桃花源里蹦出来的?”
“汉人在,汉家天下就亡不了!”辛弃疾不耐烦的回道。“你若战便战,若想收敛尸首也随你,哪来如此之多的废话!”
“今日我大金输了一阵,我们认,我们也输得起!”完颜阿邻却也不恼,挥手让几艘跟来的小船划上小洲去收尸,口中继续朗声说道:“不知是哪位太尉统领水军?又不知是哪位壮士在唱歌?”
“老夫是洞庭湖李道!”李道闻言遥遥相对。
刘淮也不甘示弱:“爷爷乃是山东靖难大军都统刘淮!”
完颜阿邻依旧不恼,继续说道:“我大金皇帝求贤若渴,若是以礼来降,赏赐官爵皆不会少……”
“滚!”
“滚!”
刘淮与李道几乎是同时轻蔑出口,连带着宋军车船上的士卒也是一阵鼓噪。
“……尔等也是好男儿,何苦为赵宋官家卖命?”待到声音渐小,完颜阿邻强忍怒气,再次高声劝道:“那一家子哪个不是昏君?岳飞此等英雄都能冤杀,秦桧这等小人都能重用,还有何事是这帮王八干不出来的。由此可见,赵氏天命已失,实乃天下之大幸。”
刘淮刚要冷笑驳斥,却听到身侧的李道高声吟诵起一首诗来。
正是: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这首词正是岳飞的另一首《满江红》。
完颜阿邻当即张口难言。
还能说什么呢?
这首词已经将所有的话说完了。
今天这些汉人在此地与金人战斗到底,不为名,不为利,不为赵家江山,也不为官职爵位。
是为了那些膏了锋锷的军卒,是为了那些填了沟壑的百姓,是为了荒废的城郭,是为了被屠光的村落。
是为了替死难者讨回公道,是为了让生者不再遭遇这一切!
自靖康而来,大宋百姓死难者何止百万千万?难道不是金军率先举起的屠刀吗?岂是一句赵氏无德失却天命就能轻轻带过的?
远远听闻对话的完颜亮长叹一声,带着文武官员走下了高台。
岳飞虽然殒了,但他的一言一行,一字一句依然在影响着所有人。
没必要再听了,这些宋人是不会投降的。
“好……好个牙尖嘴利!”完颜阿邻顿了顿,挥手让小洲上一名捧着长木匣的金军向前,在辛弃疾面前打开长匣,四柄半米长的短剑并列其中。
“蒙兀人有句话说得好,宝刀就要给真正的勇士。”完颜阿邻说道:“我家陛下原以为,此次南下,能高看一眼的无非李显忠与刘锜两人,谁知在采石矶竟然遇上如此多的好汉。”
“这四柄宝剑,皆是大金国能工巧匠所锻,赠与刘都统、李统制、辛统制还有江对岸的虞舍人。若有一日,尔等回心转意,可持此物向我大军投降,自会予以优待。”完颜阿邻照本宣科的说完,还是忍不住说道:“不过我还是希望你们能硬到底,早晚,我会从你们尸体上将这四把宝剑拿回来!”
“且观之!”
辛弃疾接过木匣,拔出插在地上的长槊,走上了来接他的小舟。
完颜阿邻冷哼一声,小车船随后转向,向着金军水门驶去。
感谢盟主白帝楼弟子打赏,万分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