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第1/2页)
军议很快结束,刘淮与李道各自归营,虞允文只将李显忠留了下来。
李显忠也知道虞允文所为何事,无非就是此战的主帅权力嘛。
一支军队不可能有两个声音,所以要么李显忠当大将,虞允文老老实实当后勤官员;要么虞允文当帅臣,李显忠老老实实当冲锋陷阵的武将。
李显忠是真的怕了这些大头巾的瞎指挥了,给自己倒了一杯米酒的同时,心中打定主意,即便今日在这里翻脸,即便虞允文将那有着好大本事的刘大郎叫回来做一场,他也不可能松口。
“都出去,围住大帐,不要让任何人靠近。”虞允文处理完最后一份公文后,对帐中与门口侍立军官兵卒们说道:“我与李太尉有要事要谈。”
隶属于虞允文的军士直接听令,一拱手走出了大帐。而其余侍卫则看向李显忠,待他挥手示意后,才纷纷撤出。
“虞相公,我大约知道为何你能立下切断浮桥,守住东采石的大功了。”李显忠笑道:“在如此地形,有如此勇将,金贼又被小利所惑,大事如何不能成。”
“李太尉,我把你留在这里,可不是为了互相恭维的。”虞允文将桌上的公文摆放整齐,轻笑说道。
“这可不是恭维,我说的是实话。”李显忠笑容收敛,拿起桌上酒壶,复给自己倒了一杯米酒,端起来一饮而尽。
军中虽有禁酒令,但对于李显忠这等老将来说还是比较宽容的,因为他们身上的旧伤与病痛太多了,如果在睡前不饮一两杯,夜间是根本没办法入睡的。
“可反过来说,这也是那刘大郎的本事,以此来证明虞相公知兵,足以统帅全局,是否太儿戏了些。”
“李太尉可以继续指挥,可统帅之名,必须由我来做。”虞允文言语表情虽然客气,可其中的意思却是一点都不客气。
“也就是说,若是胜了,我无论立下何等大功,首功必然是虞相公你的;若是败了,虞相公居中指挥,自可脱身,而我却必然会身殒阵中。”李显忠抿了一口杯中之酒,淡淡说道:“我为何要做此等费力不讨好之事?”
“我可以给你最想要的东西。”虞允文缓缓说道:“你无法拒绝的东西。”
“免了,我想要的自然会从马上取,有何东西需要一个士大夫相赠?”
“论功名,若能胜,我都是淮西制置使了,有生之年说不得还能有一个枢密相公之位。论利禄,这些年,朝廷的赏赐还少吗?论女子,天下绝色我挑中了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李显忠依然面露微笑,双眼却已凌厉。
可见虞允文的话将这名老将也气得不轻。
“可这些都不是你想要的。”虞允文淡淡说道。
“哦?”李显忠似笑非笑的向前探了探身子:“没想到我与虞相公未见过几次,虞相公竟然如此了解我?你且说说,我最想要什么?”
“你想要回故乡祭拜祖坟,你想为全家枉死的二百口报仇……”虞允文不说则已,一说就是石破天惊。
“住嘴!”李显忠脸色转冷,盯着虞允文低声喝道。
虞允文才不吃这一套,拿起酒壶给自己倒了一杯米酒。
“你想……”虞允文直视李显忠的眼睛:“你想要回家!”
“够了!”嘎吱一声,李显忠将手中的银壶捏扁,怒目圆睁大声怒喝。
帐外的侍卫听到动静,赶紧过来查探,还没有掀开门帘,迎面就被一只变形的银壶砸了出来。
“滚出去!”
侍卫们又慌忙离开,只是将警戒线拉得更开了,毕竟这是主帅相争,若被他人听见,必然会影响士气。
李显忠重重的喘了几口气,平复了心情:“我固然想要,只不过不知虞相公如何给得起?”
虞允文看向大帐门口,过了半晌才缓缓说道:“李太尉,你说靖康之乱,乃至往前推到方腊之乱,向后推到此时金贼再一次南侵。期间天下鼎沸,民不聊生,这一切都是谁的错。”
“这还用说吗?”虽然不知道虞允文为何说这些题外话,李显忠还是嘿然一声,缓缓回答道:“在外贼人作乱,在内奸臣横行,更有女真大国崛起,内忧外患之下,天下自然土崩瓦解。”
“可方腊为何作乱?六贼为何横行?金贼又为何轻而易举的攻下汴梁?”
李显忠默不作声。
“再往后,我大宋是没有忠臣还是没有良将?为何赵相公被罢黜?为何岳鹏举被冤杀?为何秦桧这等卖国小人会被重用?为何不能克复中原?为何今日竟然会困守在大江?”虞允文言辞渐渐变得尖锐:“数日前,那刘大郎问我,范蠡曾说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而大宋丢了中原河北关中已然三十四年了,可有北伐之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