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任家庄的传说 (第1/2页)
“老支书,你们这个任家庄,算得上是历史悠久啦。”一进任家庄,周绍松就和老支书拉起了家常。
“那还要说。”老支书很自豪的回应了一句,然后才讲解说:“按照任家的族谱所记,最早在此定居的任家祖先,大约是在隋唐年间。老祖宗为了躲避战乱,就带着全部族人到处逃难,想要找到一块洞天福地,能让大家定居下来。”
“战乱年代,想要找一块能够安身立命的地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周绍松咐合了一句。
“谁说不是哩,一路奔波的艰辛,加上到处都是乱兵,几千人的大家族锐减了不少人口,也一直没有能够找到想象中的桃花源。就在大家要绝望的时候,他们发现了大溱湖。”老支书兴奋地介绍说。
他用手一指眼前的湖面,自豪地说:“你瞧,湖面广阔,水产丰富,土地肥沃,风调雨顺。看到这样的地方以后,老祖宗哭跪在地上,说这就是上天恩赐给任家人的宝地。从那以后,任家这一族就在大溱湖畔安下了家。”
“不错,不错,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能住在这么一处洞天福地,也算得上是前世今生的福缘。”周绍松点头称是说。
“谁说不是呢?随着几百年的发展繁衍,我们任家这一族早就开花散叶,发展衍生到了四面八方。不管怎么发展变化,任家庄都是任氏一族的发源地。在外面做官、经商有了成就的人,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到任家庄来认祖归宗。”说到这儿,老支书十分的自豪。
站在一旁的任四海也不甘寂寞,插嘴说:“想要认祖归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先要找到族中老人,说出自己家庭的变迁,与任家庄这一脉的血缘联系。得到确认后,方可在族谱相应的位置上添上一笔。否则,是不会被承认为任家庄这一脉的后代。”
周绍松看到任四海插了嘴,笑道:“任叔,想必你也是族中老人之一吧?”
“那是当然。”任四海胸脯一挺,很自豪的说道。看到全校长那副不屑的面孔时,他又‘嘿嘿’地笑道:“惭愧,惭愧,我是占了老首长的光。”
站在一边的向子良问道:“能让流落在外的人,取得成功之后争着要回来认祖归宗,恐怕也不仅仅是因为任家庄的正宗地位吧?”
“这位向大叔,你是个明眼人。才听了这么几句话,就找到了其中的原因所在。”老支书竖起了大拇指。任家庄之所以会这么牛,会让这么多任氏族人趋之若鹜,原因当然不仅仅是处于正宗老大地位这一点。
‘状元庄’,是任家庄在当地的另外一个美称,也是让人为之向往的一个真正原因。任氏族人在这儿定居的这几百年间,任家庄先后出了两个状元,三个榜眼,五个探花。进士也出了几十人。至于那些举人、秀才的事,根本就说不上口。你说这样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能不让人争着攀上一层关系吗?
当地有个传说,说任家有个老祖宗,擅长于观看风水。为什么会辗转几百里,才会定居于此?就是因为在这之前的许多地方,虽然也有不错的村落。但那位老祖宗认为,不足以让任氏一族发扬光大。只有到了大溱湖畔,那位老祖宗才说这里就是风水宝地,并且指着村庄背后的孤岛,说那里就是文脉所在。如果能在此处定居,子孙后代将会是文星闪烁,出将入相如探囊取物耳。
说来也是奇怪。孤岛独悬村庄背后,三面环水,陡峻难攀,只有靠着村庄的这一面,有着一条阔不达两米的小道相连。岛上树木林立,郁郁葱葱,许多稀罕的鸟儿都在这孤岛上定居,实在是一块让人心旷神怡的宝地。
当时,那个老祖宗将小岛定为祖莹所在地。并且将风水最好的一块地方划了出来,确定为族中的圣地。非是为国家、为家族立有大功者,一律不得入葬此处。在平时,任家的祖莹,特别是那一块圣地,外人根本不得接近。即使是庄子上的人,也只有逢到祭祀的时节,才能在庄中族老的组织下,集体参加祭拜。
按照常规来说,不是很有身份的人,连孤岛也不能登上,就更不要说那块大家心目中的圣地了。可今天有点奇怪,不但有外人登了岛,而且在圣地中心那座最大的、却没有墓碑的墓地前进行了祭拜活动。
参加活动的人,不但有任四海、全校长,还有那个老特务向子良。这样的举动,放在平日,肯定是要招来庄上老百姓的阻挠。以往不是没有这样的例子,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来头,庄子上的人都不会买这个账。在外界说起来,那就是任家庄的人特别牛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