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爱读文学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294章 《天工开物》

第294章 《天工开物》

  第294章 《天工开物》 (第1/2页)
  
  在各朝各代,自然科学最为昌盛的朝代是明朝。
  
  明朝出现的伟大科学家并不仅仅只有徐光启一人,还有因为《天工开物》而被世人所熟知的宋应星。
  
  宋应星一生讲求实学,其著作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诸多学科。
  
  而其中最杰出的著作《天工开物》,则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同时,《天工开物》也是中国首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科学著作。
  
  “宋应星,大明万历十五年出生在江西南昌府奉新县。”
  
  “他的曾祖父宋景,曾任南京光禄寺卿、工部尚书等高官。”
  
  “宋景第三子宋承庆是县学廪膳生,即由官府提供膳食津贴的生员。”
  
  “但宋承庆二十六岁就死了,留下一个儿子宋国霖,他就是宋应星的父亲。”
  
  “宋国霖在科举道路上颇为失意,没有做过像样的官职,家境渐渐衰落,而宋应星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中。”
  
  “宋国霖对儿子宋应星的管教是严格的,很小就教他识字读书。”
  
  “宋应星小时候也很好学,且聪明强记,才几岁的年纪就能作诗了,很得长辈的喜爱。”
  
  “年纪稍长,宋应星考入本县县学。”
  
  “在县学,除了熟读四书五经这些儒家经典,以完成科举考试所必需的课业外。”
  
  “宋应星还读了《左传》《国语》《史记》等史书,以及诸子百家、文学、自然地理、农业工艺等方面的书籍。”
  
  “从而扩展了知识面,使自己不同于那些死啃八股文章的书呆子。”
  
  “除此之外,宋应星还对天文学、声学、农学及工艺制造有着很大兴趣,熟读过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书。”
  
  “而且,宋应星还喜欢音乐和作诗。”
  
  “常与同窗好友赴本县风景名胜处郊游,相互激励,纵谈天下事。”
  
  “应该说,青年时的宋应星就已经成为一位博学多识之士,有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在性格和处世上,宋应星不愿阿谀权贵和谄媚名流。”
  
  “而喜欢结交为人清正耿直、不与世俗为伍、勤于著述及热爱读书的人。”
  
  “万历四十三年,宋应星和他的大哥宋应升一起参加江西省乡试。”
  
  “在一万多名考生中,宋应星考取全省第三名,其兄宋应升名列第六。”
  
  “奉新县诸生中只有他们兄弟中举,故称奉新二宋。”
  
  “同年冬天,兄弟二人兴致勃勃地离开家乡,来到京师,参加次年的会试,结果没有考中。”
  
  “事后得知,这次考试有严重的舞弊行为,这怎能不令人气愤。”
  
  梁启超:宋应星认识到科举制度的腐败后,就已经彻底死心了。
  
  明代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从思想上进行严密的控制。
  
  采取愚民政策,极力推行程朱理学,奉行腐败的科举制度。
  
  规定以儒学思想作为全国的统治思想,而以理学大师朱熹对经书的注释和解说为范本。
  
  《四书》《五经》不但是读书人必学的教材,而且还是科举考试的命题内容。
  
  宋应星出生于明万历时期,当时仍然盛行科举制度。
  
  一般的读书人都渴望自秀才爬到进士,宋应星的祖父、父亲都是秀才。
  
  宋应星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僚地主家庭,虽然当时家道中衰,但青年时代的宋应星也是要走科举功名的老路。
  
  宋应星和他哥哥宋应升两人同时中举,一时名声大振,被人们称颂为奉新二宋。
  
  乡试的成功使宋氏弟兄信心倍增,当年秋便北上京师准备参加会试,结果却名落孙山。
  
  先后五次北上会试,均告失败。
  
  最后一次会试时,宋应星已45岁,双鬓见霜。
  
  完全可以说,宋应星一生中最宝贵的时间都用在科举应试上了。
  
  宋应星亲眼目睹了官场和考场的黑暗,科场营私舞弊,垄断仕途。
  
  至明末科举已成为权贵及富家子弟升官发财的阶梯,进阶之人多靠家世贿赂而得逞,科场作弊成为一般现象。
  
  严酷的现实使宋应星认识到,以儒家经典为是非标准的科举制度的丑恶。
  
  宋应星前半生的经历和感受,使自己由理学主义者变成了现实主义者。
  
  因此不再应试,断绝了科举之念愤而转向实学,钻研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问题。
  
  宋应星生前教导子孙,一不要科举,二不要做官。
  
  这除了表明宋应星坚决抗清的思想至死不渝外,更看出宋应星与科举取仕决裂的心情。
  
  不过让他有些惋惜的是,宋应星的科学成就在当时不被重视。
  
  要不然的话,中华民族如今也不会面临被西方列强欺辱的局面。
  
  “宋应星想到祖父和父亲在科举道路上消磨青春的辛酸遭遇,功名心不由得冷淡下来。”
  
  “他回到家里,很感慨地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家食之问堂。”
  
  “意思就是宁愿在家吃普通百姓的饭,也不追求做官吃俸禄。”
  
  “此后,宋应星把主要精力用于游历考察。”
  
  “通过实际见闻,将各地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及经验记录下来,为编写一部科技专著作准备。”
  
  “崇祯八年,年近五十的宋应星由于生计等原因,到本省袁州府的分宜县任县学教谕。”
  
  “教谕是县学教官,级别很低,月俸也很少,是当时士大夫口中所谓的冷官。”
  
  “但当冷官也有个好处,就是事情少,闲暇时间多。”
  
  “当教谕是宋应星人生中的一個重要阶段,在这段时间里,他能够专心致志地写作。”
  
  “其主要著作都完成于此时,包括闻名后世的《天工开物》。”
  
  “崇祯十六年,宋应星又出任南直隶凤阳府亳州知州。”
  
  “此时的明朝在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以及清军的进攻下,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随时可能覆亡。”
  
  “一年后,也就是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
  
  “大明崇祯帝自缢,明朝结束了长达276年的统治。”
  
  “幸得明朝宗室重新建立南明政权,给了宋应星及其兄长新的希望。”
  
  “然而,南明小朝廷派系争斗激烈,士兵战斗力薄弱且军心涣散。”
  
  “随时可能向清廷投降,因此南明政权仅存18年便烟消云散了。”
  
  “公元1646年,已知复国无望的宋应升服鸩毒以身殉国。”
  
  “深受打击的宋应星归隐乡间过着清贫生活,哪怕晚年生活拮据,也不再入仕。”
  
  “公元1666年,康熙五年,80岁的宋应星与世长辞。”
  
  “宋应星留下家训,告诫后人不要参与科举考试,也不要入仕为官,只需书香传世家即可。”
  
  孙中山: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能得以面世,离不开明朝末年工农业生产技术的兴起与发展。
  
  在明清封建王朝,并没有人能意识到《天工开物》的重要性。
  
  直到西方列强用科学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所有的中华儿女才认识到宋应星的伟大。
  
  而宋应星之所以能编写出《天工开物》这等旷世巨著,和明末当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随着资本主义的悄然兴起,科学革命和技术也迅猛发展。
  
  这是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大变动,在中华大地发生了广泛反响。
  
  毫无疑问,这些新情况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因而使得明代科学具有与前代不同的特点。
  
  明代的科学界以自己的方式参与了科学技术复兴运动,并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明代农业相当发达,为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明代农业生产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诸如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复种指数,改进耕作栽培技术,推行多熟制的精耕细作等。
  
  小麦移植便是从明代才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而冬谷法是北方兴起的早播早收技术。
  
  与农业有关的水利也受到很大重视,普遍使用各种简便机械灌溉供水。
  
  明代经济作物栽培面积显著增加,是当时的商品经济在农业方面的反映。
  
  各种油料作物、茶、漆油桐和植物染料的种植,都比前代有进一步发展,通过商业渠道行销各地。
  
  明代手工业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在生产规模,产品种类和质量以及技术水平上超过了前代。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也随之繁荣起来,对外贸易也有了发展。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在宋应星的故乡江西省也有显著发展。
  
  加上宋应星在各地进行广泛的游历,目睹这些新局面,这使宋应星有可能把所见到的工农业生产技术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记载下来。
  
  因为明代聚集起来的工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经验,必须有人出来加以总结。
  
  比家庭手工业规模更大的工厂手工业,要求运用科学知识、较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来组织生产。
  
  这就不但为《天工开物》的成书提供了社会上的实践需要,也提供了客观可能。
  
  通过《天工开物》这部书可以看到明代工农业生产技术,达到了比较高的技术水平。
  
  “我们今天提到宋应星,往往想到他的《天工开物》。”
  
  “其实,宋应星才大学博,研究领域涉及自然及人文学科,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不仅在科学技术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而且在哲学、军事、政治、文学诸领域均有建树。”
  
  “宋应星的作品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属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包括《天工开物》《观象》《乐律》等。”
  
  “二是属于人文方面的,有《野议》《画音归正》《杂色文》《春秋戎狄解》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