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爱读文学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501章 沈宋沈佺期

第501章 沈宋沈佺期

  第501章 沈宋沈佺期 (第1/2页)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每一种心境,似乎都被古诗词吟咏过。
  
  温柔与缱绻,家国与天下,以诗下酒,以诗会友,以诗传情,以诗明志。
  
  千年后的我们,独坐尘嚣,遥想当年的风云际会,胸中自是百转千回。
  
  诗词里表现出诗人词家们高尚的爱国情操,飞扬着他们的凌云壮志。
  
  记载着他们的悲欢离合,传达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同时也抒发了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和体验。
  
  以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诗人的生平,阐述其诗作的意境。
  
  用典细致、旁征博引,讲述盛世唐诗背后的精采故事,展开唐朝诗人的风貌图景。
  
  “唐高宗上元二年,年仅十九岁的沈佺期考中进士科,以少年俊彦的姿态在大唐政坛上华丽丽地出场了。”
  
  “宋之问也是这一年的同榜进士,两人后来又一起做了协律郎和考功员外郎,成为御用诗人之双璧。”
  
  “沈佺期与宋之问的文学与人生,从此就这样错杂在一道了。”
  
  “御用诗人往往受到正人君子的鄙薄,其实单就才华而论,要做好一名御用诗人绝对比做好一名真正的诗人艰难许多。””
  
  “后者只需要对自己负责,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便好。””
  
  “前者正如演员,每一次创作都意味着要扮演好某一种角色。””
  
  “还要拥有察言观色的本领,要在最恰当的时机拿出最合宜的作品,以讨到皇帝的欢心为唯一目的。””
  
  “这样的工作,即便对于许多天生的奴才而言,也不是轻易就能胜任的。”
  
  “无论写诗还是做官,沈佺期和宋之问一样都是不甘人后的角色,而御用诗人的位置也确实给了他们一个绝佳的竞技舞台。””
  
  “唐中宗曾经举办过一次诗歌比赛,派当时第一才女上官婉儿担任总裁判官。”
  
  “传说上官婉儿的母亲在怀孕时梦见仙人降临,将一杆秤交在她的手里,说这杆秤可以称量天下人的才华。”
  
  “传说固然无稽,但之所以这样的传说能够流传开来,自然说明了上官婉儿在天下文人心中的地位。”
  
  “盛况空前,大臣们纷纷写诗应制。”
  
  “这样的诗歌实在难写,现实主义风格首先是要不得的,谁也不敢在这种场合里针砭时弊,描绘民生疾苦。”
  
  “批判现实主义当然更要不得,浪漫主义似乎也不合适。”
  
  “而一切顾影自怜的小情小调也分明显得自恋过度,稍不小心还会被误认为是在埋怨陛下使自己怀才不遇。”
  
  “筛来选去,唯一适宜的写作风格就是魔幻现实主义。”
  
  “尽情地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好了,搞政治就是搞宣传,搞宣传就是搞魔术。”
  
  “这当然是稍有节操的人都不愿做的,至多敷衍一下罢了。”
  
  “谁都晓得,真正不肯以敷衍的态度来应付这种竞赛的,一定就是宋之问那样的人。”
  
  辛弃疾:佺期公又皆诌事太平公主、张易之等贵佞这一说法与史实并不相符。
  
  李唐王朝内部所发生的一切政事和宫庭之议,犹其是在武后当政和太平公主参政的30多年中所涉所记之人愈千。
  
  但直接提到沈佺期之处很少,只间接说过他与宋之问同为上元进士。
  
  同作协律郎和考功员外郎,同是当时著名宫庭诗人。
  
  宋因太平公主事受牵连,流放途中诏斩,至于结交张易之事更是只字未提。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太平公主、张易之案在当时是铁案。
  
  如佺期公真参与其事,睿宗时是不会平反的,因为此二人也是睿宗李旦的死敌。
  
  但沈佺期被流放灌州却是事实。
  
  为什么被流放了呢?究竟是什么原因?
  
  于沈氏族人,犹其是佺期公的后人,不考证清楚终是遗憾。
  
  作为佺期公之第49代孙,从公诗中也能找出一些沉冤不白的依据来。
  
  佺期公《被弹》一诗中首先就说知人昔不易,举非贵易失。
  
  尔何按国章,无罪见呵叱。
  
  这四句说得很明白,前两句是感叹语,大意是举人非贤,反受其诬。
  
  后两句是说他是被他曾经举荐的人弹劾和审讯的,而审讯他的人又不遵守当时法令,小人得势,把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强加于他。
  
  接下来是说少以文作吏,手不曾开律。一旦法相持,荒忙意如漆。
  
  意思是说初入官场时他是为皇帝做应制诗的,以专业为主,并不懂得官场上的尔虞我诈。
  
  无端获罪,不知所措,是一种遭到打击后的反思。
  
  造成佺期公真正获罪下狱流放的原因按文字考证和分析有三条。
  
  一是年轻、性耿、才高、宠久,遭人妒嫉。
  
  佺期公很年轻时就中了进士,入了官场,为人耿介,不讲究为官之道,爱说直话得罪人。
  
  又因武皇时期经常跟侍皇亲国戚左右做诗,锋芒毕露,遭人妒忌。
  
  这样的事在今天都是屡见不鲜的,何况是在封建社会正繁荣昌盛的时期。
  
  二是在做给事中或尚书任上犯了后官不反前官耻的禁忌,树了对头。
  
  按佺期公诗中自述,他是一个性守安静,生活谨严的人。
  
  在做高官时不收门生,不结朋党,缺少做高官的底层基础。
  
  对前任做错的事不蛮不隐,该纠即纠,该翻就翻,有点一意孤行。
  
  有一点可以看出来的,他得宠时得罪的人太多了,以至于遭到弹劾后朝中没有一个人出来为他说话,大多数人落井下石。
  
  三是遭受了池鱼之殃,做了宫庭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值得一提的是,柬之政变、韦后干政、武则天卒这三件大事都是发生在神龙元年。
  
  则天武后就被迫移居洛阳上阳宫,她在长安的一批亲信旧臣遭到了全面的洗劫,佺期公也在洗劫之列。
  
  韦氏干政后,大肆捕杀武周人物,大罪者、证据确凿者多遭诏斩,余者下狱愈千之众。
  
  佺期公之所以未遭诏斩,是中宗下了一道圣旨对武周大臣不能滥杀,再就是因为所诬之人尚无确证。
  
  综上所述,一、二原因只是表面现象,真正下狱的原因是第三个。
  
  那就是他所跟随的武皇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且是被逼退出的。
  
  新的权贵是不会放过旧时人物,何况韦氏又是一个报复心很强的恶毒女人。
  
  中宗在贬房州的路上曾跟韦氏有过承诺,一旦掌权,任韦氏参政议政。
  
  佺期公是武皇时期的宠臣,武皇对韦氏一向看不起,她俩虽然是婆媳关系。
  
  但主要的还是政敌关系,韦氏能放过武皇时的宠臣佺期公吗?显然不能。
  
  有人弹劾他有此劫,无人弹劾,他仍难逃此劫。
  
  与佺期公同时受到牵连的家人有两个年幼的儿子和两个哥哥、三个弟弟。
  
  他在狱中受尽了折磨,经常遭到狱卒用刑,狱中环境很差。
  
  臭虱横行,三天不能吃上一餐饭,两个月没有梳头。
  
  时值盛夏,又得了疟疾,差一点被折磨死了。
  
  但是因沉冤不白,意有不甘,洗冤雪耻的决心支撑着他挺过来了。
  
  他从长安出发,经四川、湖南、云南辗转了一年的时间,才到达贬地驩州,他在流放之地生活了五年。
  
  “宋之问却偏偏遇到了对头,沈佺期不但才华不在自己之下,操守也不比自己高尚多少。”
  
  “上官婉儿站在楼上,居高临下地审阅诗稿,凡是看不上眼的便直接丢向楼下,这真要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有艺术气质的一次高空抛物了。”
  
  “能让见多识广的上官婉儿看上眼的诗歌,当然少之又少,诗卷不断从楼头纷飞而下,宛如雪片。”
  
  “不多时,未被抛下的便只剩宋之问和沈佺期两人的诗卷。”
  
  “虽然俗话说文无第一,但只要有了裁判,终究可以分出优劣。”
  
  “上官婉儿斟酌了一些时候,终于果断抛下了沈佺期的诗卷,然后总结。”
  
  “沈、宋二人的诗歌不分伯仲,但细细品味之下,沈佺期的结语是微臣凋朽质,羞睹豫章材,文气到此已尽。”
  
  “而宋之问的结句是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言尽而意未尽,袅袅尚有余音。。”
  
  “作为文学评论而言,上官婉儿这番话即便在今天来看也是相当公允且极有见地的。”
  
  “诗文不尽如其人,其实以个人性情而论。”
  
  “宋之问做事奸诈狠毒,每每不遗余力,不留余地。”
  
  “所以一生大起大落,最后落得被诏令自尽的下场。”
  
  “沈佺期却温和许多,虽然也和宋之问一样贪赃受贿,为非作歹,也一样因为政治上站错了队而饱受牢狱之苦。”
  
  “但终于还是挨了过来,终于还是看到了宋之问不曾看到的那一片晚霞。”
  
  “律体诗是到了沈佺期和宋之问的手上才正式成型的,所以即便在以因人废文为正统观念的古代,人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两个卑鄙小人的经典地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