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犹拥长戈如墙进 (第2/2页)
喊着杀金贼的军士也忒特么多了。
他站在一处草垛上,远远一望,只见飞虎大旗之后,无数宋军奋勇杀入,当即心惊肉跳。
这特么可不成,如果这样下去,金军还没事,百余绕后的靖难军可就要被先推到大江中去了。
眼见此时战事还有余裕,张白鱼连忙下令撤军,刚刚草草列阵参与厮杀的百余甲士又迅速互相掩护着向沿着浮桥退往江心洲。
张白鱼则是拦下几名出身东平军,水性较好的军士,将重甲脱下,汇聚了一下盾牌后直接在摇摇晃晃的浮桥中后段列阵,以阻拦试图逃跑过桥的金军。
但这种时候,金军反而不敢撤退了。
因为此时撤退,就只能算是溃退了,仓促间区区一座浮桥,哪里能让三百甲骑安然撤退呢?
眼见后方的威胁自行解除,阿里刮终于将所有注意力投到了身前的正面战场上来了。
然后这名武平军第一将就绝望的发现,宋军的人数实在是太多了。
而且由于金军在接战前,皆是牵马而立,步战阵型摆不出来,骑上战马之后,也无法冲杀出去,反而因为身在高处,被神臂弩手重点照顾,抵近射杀。
想要反击,却又被数百靖难军与淮西军混编的甲士正面压住,难以动弹。
阿里刮心中陷入了极大的懊悔之中,为什么不敢出营扫荡周边?为什么将这座浮桥与渡口看得比大军都重要?为什么在想到能立不世之功的时候,脑中就被功名利禄填满了,而忘记了军政大略呢?
为什么自己会轻敌到这种程度?
自己明明应该在前日回里不出营巡查,却一去不回的时候,就要尽起大军清扫周边的,为何要固守待援?
宋军则是通过一次次小胜积攒成了大胜,一点点鼓舞起了士气,原本的残兵败将竟然在区区两日之内,就敢返身露刃,最终将第一猛安逼上了绝境。
此消彼长啊!此消彼长啊!
阿里刮望着身侧袍泽,发现这些原本可以踏破数千宋军的金军精锐此时俱是惊慌失措,在宋军的攻势下犹如狂风中摇曳的火苗,摇摇欲坠。
“将军,正面拼了吧!”胡远离的老远,想要驱马过来,却因为战马拥挤成一坨而难以行进,只能大声呼喊。
阿里刮刚要回答,胡远因为这声呼唤而暴露了军官的身份,被几支不知从何射来的重箭、弩矢、短矛集中攒射,虽然其人身上穿着重甲,重箭无法透体而过,却也深深刺入了身体,犹如一只刺猬一般在马上晃了晃,栽到了一旁。
“飞虎军赵小底斩贼将一员!”
嘈杂的喊杀声中,有人大呼出声,似乎是在报功。
然而随后,更大的呼声就响了起来。
此时作为第一阵的刘淮已经率靖难军轮换到了两翼,他见到时机已经成熟,直接下令:“推!”
身侧百余甲士也同时大喊:“推!”
渐渐,五千攻入营中的淮西军也纷纷高呼起来:“推!”
五千宋军瞬间形成了合力,严整阵列,如同一面墙一般向前推去。
到了此时,其实宋军连挥击兵刃都不需要了,一路推进之下,金军惊慌失措,战马连连后退,一时间连迎战都不敢。
面对绝对的人数劣势,面对被包围在江边的窘境,武平军第一猛安终于彻底崩溃,四散而逃。
有些金军登上了浮桥,你争我夺的向江心洲逃窜,甚至有人还纵马奔驰,浮桥虽然有五步宽,却终究还是建立在水面上的,顺着波涛起伏,战马在奔跑之中往往一个踉跄,就摔倒在地,顺带将周边数名金军甲士带到江中。
而更多的金军则是根本没有机会去登上浮桥,而是被逼到滩涂上。
在少数试图浮马渡江的金军被江上波涛卷到水底后,士气崩溃的金军终于开始了投降。
阿里刮绝望抬头望天,长叹一声之后,拔刀横在颈前。
刚要拖动刀子,阿里刮就被几名宋军拖拽下马,踹了几脚之后用铁链子捆缚。
还有宋军大喊:“时老大,俺逮了个大官!”
时俊高声笑道:“一会儿给你李大记头功!”
一言既出,时俊仿佛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径直在纷乱的战场上呆愣片刻,随后方才振臂高呼。
“胜了!”
“大胜!”
欢呼声响彻了正面战场。
其时,月影偏西,不过寅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