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昔日畏死今畏生 (第2/2页)
一死难道真的有这么艰难吗?
曾经的败军之将们,注定要在今夜迎来一场蜕变。
作为前线总指挥,刘淮却没有伤时感怀的工夫,不顾夜色,直接派遣民夫带着工具与材料到江心洲建立营寨。
天一亮金军就来了,虽然到时候靖难大军彼时也应该能抵达,但必然是疲惫不堪的。
但是金国水军可不一定,这几日刮得都是西北风,江上舰船鼓起风帆,虽然是逆流而上,速度会慢一些,却还是不会损耗许多气力的。
金军水军在陆上的战力,刘淮是领教过的,除了骑兵少一些,与一般金国正军无二,若他们前来争夺江心洲,说不得还得打一场硬仗。
至于从鄂州支援而来的洞庭湖水军,刘淮思虑再三之后,却还是不敢彻底相信他们。
原因无他,这支军队从上到下的经历实在是过于复杂了。
洞庭湖水军的建立甚至可以追溯到两宋之交,建炎年间的钟相杨幺大起义。
彼时正是宋朝大溃败期间,鄂州形势复杂,什么溃军、乱民、游寇、贪官、酷吏汇聚一堂,在彼处共襄盛举,横征暴敛,政繁赋重,百姓民不聊生。
因此,钟相在武陵打出了均贫富、等贵贱的口号,起事造反。
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钟相杨幺起义。
钟相起义虽然有些宗教性质,但终究是一定民众基础的,在钟相被俘杀后,杨幺接过了首领大旗,继续依托洞庭湖作水寨造反,并且连败宋军各路大将。
最后,在岳飞的指挥下,这场声势浩大的起义才算被平定下去。
岳飞自然不会做什么杀俘之事,安置好降兵后,又从中招募壮勇,并由此建立水军,是为横江军。
后来横江军被拆分出一部分,送给了韩世忠,现在李宝所率的浙江水军,就有一部分将校是横江军出身。
再之后,岳飞虽被冤杀,但岳家军只是被拆分,如同统制官一级并没有被斩尽杀绝。横江军被缩减了编制,却也没有被完全取消。
但是随后在荆襄主政的,却是张俊的女婿田师中,这厮是真的深受自家岳丈的真传,只知道聚敛钱财,上行下效之下,岳家军迅速失去了战斗力。往日威震天下的劲旅,竟然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变成了捉拿几百盗匪都会损失上百的弱兵。
到此时鄂州屯驻大军的主力,已经不再是岳家军了,而是在七年前屯驻鄂州的成闵所部。
有这么一番波折在,刘淮对于洞庭湖水军的战力猜测就可想而知了。
即便是洞庭湖水军统制李道是宿将,甚至是名垂青史的宿将,但刘淮却依旧不敢在决定生死的军国大事上完全信任他。
再说了,李道能名垂青史也不是他有多么能打,而是他有个贾南风式的闺女李凤娘。
李凤娘是宋国第三代皇帝赵惇的皇后,其人事迹有许多,比如将丈夫赵惇逼疯,痛骂如今还是太子的公公赵昚,再比如开启了南宋后宫干政的先河。
但最有名的还是一件事还是曾经被安在许多毒妇身上的故事,赵惇洗手时见到端盆的宫女双手细白,就夸奖了几句。李凤娘看在眼里,在几日后,就将一具食盒送到赵惇面前,赵惇打开一看,正是端盆宫女的双手。
面对如此堪称挑衅的行为,身为皇帝的赵惇竟然懦懦不敢言。
这就是堪称魔幻的南宋宫廷政治了。
李道有这么一个闺女,虽然他是岳家军出身,却也足以让刘淮怀疑他的人品与能力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嘛,齐家都没有完成,哪里能指望他治国呢?
当然,李道究竟是不是名将,还得看洞庭湖水军战果如何。说不得其人乃是长于治军,拙于治家之人呢?
为自己心中所想打了个补丁之后,刘淮将张白鱼、张小乙留在了东采石渡口,准备迎接即将到来靖难大军,而他则亲身抵达了江心洲,监督营寨的扩建。
此地原本就是军营之类的建筑,后来被金军改造了一下,大略加了些防守设施,此时扩建起来还是比较方便的。
到了月色西沉,东方太阳未升,夜色最为黑暗之时,几乎是彻夜未眠的刘淮看到大江西岸一条火线慢慢蔓延而来,并且在正西面汇聚起来,隔着一条江水与江心洲处遥遥对峙。
金军骑兵前锋终于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