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锦襜突骑渡江初 (第1/2页)
获得圣遗物的激动心情其实只是持续了不到两刻钟,刘淮复又将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眼前战事上来。
李道已经决定死战到底了。
这与之前佯攻计划有本质上的区别,因为金国水军也是真的来拼命来了,如果能占了便宜,甚至覆灭洞庭湖水军后,肯定会要争夺江心洲的。
到时候,在采石左近的战略主动权都全归了金军了。
但对于靖难大军来说,此时渡江反而有了天大的优势。
因为在佯攻计划中,如果金军感受不到切实的危险,即便从政治上来说,待在裕溪口韩棠所部肯定会回援也不是十分保险。
若是完颜亮自大到底,强行拒绝,或者韩棠的政治敏感性很低,只知遵守军令,固守裕溪口,那么靖难大军就根本无法渡江。
在一万金国正军面前强行渡江,即便靖难大军此时已经扩军到了七千人,却依旧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现在由于是金军主攻,他们倾巢而出,原本遮蔽裕溪口,为金国水军的行动打掩护的武锐军也赶到西采石,准备在水军占领江心洲后,参与渡江作战。
这就给靖难大军以一个难得的机会,即便金军在裕溪口有水寨,也可以直接由杨钦所部载着先锋部队展开突袭。
如此一来,靖难大军拿下东关的概率大大增加了。
当然,金军必然会反应过来,今日所有的战事其实都是在打时间差而已。
所谓有得就得有失,金军将主力全都放在采石,那么裕溪口就会无暇顾及。
而靖难大军在渡江上变得简单所付出的代价,就是采石宋军将会变得无比艰难。
即便是在急速奔马中,刘淮还是不由得向后望了一眼。
冬日江雾,烟波浩渺,虽然只远离战场十里,却已经看不到任何舰船了。
眼见如此,刘淮咬牙回头,再次抽打战马。
而此时此刻,全军进发的军令已经先一步到了芜湖城。
军令并不是刘淮亲自带着的,事实上,当东采石大营处决定出兵的时候,军使就已经带着军令,沿着沿江设立的驿馆兵站一路上换马不换人,极速向着芜湖城而来了。
所谓八百里加急,就是这般。
靖难大军诸将更是早早的做好了准备,毕竟在计划中明日就要渡江,现在只是早一日罢了。
更何况杨钦这名水军老将知晓淮西地理,将利害与何伯求等人说的一清二楚,并且近乎料事如神的做出了与李道相同的判断后,整个靖难大军都被动员了起来。
即便如此,见到确切的军令之后,无论何人,心中一块大石头落地的同时,迅速茫然无措起来。
“诸位,军令已下,没什么可说的。”何伯求板起脸来,大声说道:“时间紧迫,来不及等都统郎君,现在诸军就要渡江,先克裕溪口,再攻金贼水寨,其中还会有金贼可能的援军。昨日定的渡江顺序是都统郎君亲率先锋渡江,现在算不得数了,你们谁打头阵?!”
“我愿往!”
“俺来!”
话声刚落,几乎所有人同时起身请战。
辛弃疾扶剑起身:“当然是我来!何三爷,事态紧急,自然是我为前锋,你为后援,哪里还容得其余人讨价还价?”
靖难大军中有几人当即气馁,却还有人不服气,似乎想要争辩。
何伯求却是已经拍板:“好,辛五郎,你率本部五百精锐先行渡江。”
说着,何伯求复又看向一将:“魏昌!”
魏昌立即拱手大声应诺。
何伯求点头:“都统郎君想要亲身当先渡江是为了以示破釜沉舟,绝不撤退。然而此时都统郎君未至,因此,为了军心士气,要有一绝不可能被大军所弃之人作第一锋渡江。
按照常理来说,都统郎君为我主公,你为都统郎君兄弟,我无法以军令压你,但我还是要问你一句,敢不敢随辛统制渡江作战?”
这话的意思很简单,若事有不谐,魏昌这魏胜亲子就要先于诸军去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