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军中逼供多严酷 (第1/2页)
李道之死注定是得在史书上记上一笔的。
作为曾经的岳飞部将,他在金国大举入侵的时候挺身而出,并壮烈战死,哪怕在千年之后,只要有岳飞的声名存在,他终究还是会被不断提及。
李道的故事会在南征金军中的文人笔记中记下,也会在被金国水军的士卒看到眼里,他们不会传颂,只会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供人述说一二,或是叹一声好汉,或是扼腕叹息。
直到经历此战之人渐渐收复中原,一统天下,变得位高权重之后,李道这名为汉家江山献身的老将的最后事迹才会被从故纸堆中翻检出来,传唱天下。
岳飞被立庙,李道也可以作为陪祀,到达一个很靠前的位置。
甚至在后世的《说岳》中,李道的能力与忠义很有可能要比他的顶头上司牛皋还要高。
李道之死的影响注定会在之后数年乃至数十年之后犹如涟漪一般散开,影响许多人的一生。
当然,这是后话了。
对于眼前来说,洞庭湖水军近乎全军覆没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金国马步军再也没有顾及,直接在水军的掩护下开始了强渡长江。
此时已经是下午申时(四点)左右,冬日白天较短,天色已经有些昏暗,但完颜亮还是秉承着暴君本色,强行催动进行战事。
然而宋军却没有如金军所想的那般,被江上战事吓破胆子,而是摆开阵势,与金军正面对战。
宋军如此表现,还得归功于从前几日为了佯攻开始的动员,虽然谁也没料到金军会有能力渡江,却也一开始就有了心理准备去作战,不至于自乱阵脚。
另外,金军渡江争夺江心洲毕竟不是建立几条浮桥,而是用大小船只强渡,兵力投放相对缓慢。
若是突然有一万金军突到脸上,宋军很有可能支撑不住,但面对一两千人,宋军还是敢于凭借兵力优势与金军周旋的。
江心洲争夺战几乎在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
这对于池州大军与淮西军来说,也必然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与此同时,身在东关的刘淮却已经将这些事情抛之脑后了。
骰子已经掷出,战略方向已经议定,剩下的就是要看各自勇武、智慧、气节外加一点运气了。
即便是刘淮再为采石诸将祈祷一万遍,也不会有任何意义的。
靖难大军虽然一路势如破竹的杀入东关,却依旧有些混乱。毕竟时间紧任务重,除了各部作战部队之外,剩下各部也有编制散乱的现象。
这还是裕溪上有杨钦的船队运送辎重物资,若非如此,带上民夫之后,大军还得乱上一百倍。
所幸的是,无论是自山东来的义军,还是从两淮招募的健勇,都是主观能动性超强之人。他们参军就是为了杀金贼取功名,在各级军官明令下达沿着裕溪一路向北的情况下,即便有掉队之人,也自发着向东关集结。
而乘坐最后一艘舰船渡江的何伯求更是个稳重之人,他一面放下小船收拢掉队受伤的士卒,一边继续派遣探马,探查周边。
在经过金军水寨的时候,何伯求更是放了一把大火,凿沉了几艘缴获的舰船,将航道堵塞。
如果金国水军想要通过裕溪,也得费几天手脚才可以。
刘淮抵达东关之时已是黑夜,下马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直奔粮仓,匆匆留下了一些军粮之后,开仓放粮,赈济东关百姓,平抑粮价。
这是应有之义。
然后第二件事就是杀人。
不是杀金军或者伪军,而是杀自己人。
有些军卒趁乱杀害百姓或者奸淫掳掠的,被军法官揪出之后,直接被压在长街上,剥下盔甲衣物,一起处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